(记者 张红霞)9月5日起来,成都市新都区城东派出所接待大厅突然喧哗起来,两个中年男子吵着架进了大厅,一副马上要动手打架的样子。值班警官周勇站了起来,拉开两人,问明缘由。原来,他们是为了债务问题起了纠纷。周勇把他们带进了大厅内的一间屋子,只见一张办公桌上摆放着“主持人”“当事人”“记录人”等多个工牌,两位年轻的女性面带微笑地站了起来。“我们是人民讲解员赖家平、王金金,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请坐下来谈”,年长一点的赖家平说。两男子狐疑地坐下来。他们不知道,这是8月29日新都区刚刚开始“公调对接”的试点,也就是说,司法系统选派的人民调解员进入到各派出所常驻,对于110接警的民事纠纷和一般治安案件中适用调解的,移交或委托给他们来进行现场调解。这项试点是8月29日在新都区推开的“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联动机制”,试点在三个镇(街办)推行,8月初面向社会招考了18位讲解员,目前刚好运行一周。城东派出所是新都街道办事处司法所对应驻点的一个试点,一周来已经成功解决了6件纠纷。赖家平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第一天到派出所,就遭遇到的一个大难题:一家城区火锅店,在员工中实施每日众筹股金、每日返还红利的作法,8月29日由于城区停电,火锅店把剩余的菜品分给员工带回家冷藏。员工史利(化名)由于租住屋狭小没有冰箱,店长就没分给他。这引起了他的误会,以为没把他当股东。他和店长吵到了派出所,最后,在调解员赖家平的努力协调下,史利从店长处退回了500元股金。“这种投资方式很新鲜,怎么处理这种纠纷,对我是一种考验”,赖家平感慨,进驻派出所以后,接触到、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成倍增长,如何做好一名人民讲解员,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的过程。来自新都区司法局的统计数据表明,试点一周来,该区7个试点单位共成功分流非警务纠纷38件,占接警量的32.8%,初步实现释放警力保平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