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的城区面积并不大,提起那个带着腿部有残疾的孩子上下学的母亲,这里的人几乎都说看见过。12年来,为了保证儿子魏祥上下学方便,夏瑞云每天都要往返儿子的学校和家、医院之间三趟,交通工具从自行车换成电动车,直到两年前换成了一台小汽车。
因为一封写给清华大学申请单人宿舍的“求助信”,以及清华大学回复的一封充满人文关怀的回信,夏瑞云和儿子魏祥这几天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虽然现在录取信息还没有下发,但是根据其成绩和在全省的排名,魏祥被清华大学录取的问题不大。
连日来的媒体采访,让过惯了平静生活的夏瑞云和魏祥母子俩有些“小慌张”,考虑到魏祥的身体,28日下午,他被母亲送到了乡下的爷爷家,不过走在定西街头,夏瑞云还是经常会被很多陌生人认出来,一些临近高考的孩子家长在表示祝贺的同时,甚至还希望向她“取经”是如何把孩子培养出来的。“这些年我们遇到的好心人太多,老师同学并没有把他当特殊的孩子看待,我们希望以后会平静地生活下去,只要魏祥能够自立、快乐,就足够了。”夏瑞云说。
意外走红的“住宿申请”
29日中午,定西市第一中学门前和往常一样熙熙攘攘,进出学校大门的学生不时会往今年高三考生的高考成绩榜上看几眼,指着上面的名字谈论几句。
魏祥的名字出现在理科生的第四名,成绩是648分,而在整个甘肃省,他的排名在理科生中位于第86名,清华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介绍,甘肃省除了统招生之外,针对贫困学生,还有国家专项计划,根据魏祥的排名,他被清华录取的问题并不大。
而就在几天前,针对儿子能不能上清华的问题,母亲夏瑞云的心里还在一直打鼓。“23日,我们在兰州大学举办了2017年甘肃省高校招生咨询会,这个母亲给我的印象深刻,她走遍了几乎所有名牌高校的咨询台,询问自己腿部有残疾的孩子能不能够上他们的学校,我当时好奇去询问了她孩子的分数,真的没想到会有那么高,看到考生那种特殊的情况,心里有一些感动。”兰州大学一位负责组织招生咨询会的工作人告诉北青报记者。
而在招生会后,夏瑞云带着魏祥特意赶到了清华大学招生老师下榻的宾馆,继续询问情况,“孩子6个月大时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并椎管内囊肿,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他自己肯定不能单独去北京求学,需要我照顾,但是如果住集体宿舍,肯定不方便,也影响别的孩子,所以我们想学校能不能够提供一间特殊的房间,让我也能够住进去照顾他的生活。”夏瑞云说。
清华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告诉夏瑞云和魏祥,申请特殊宿舍需要写出一份书面申请,如果获得审批就可以。
当天晚上,从兰州回到定西的魏祥就动笔写了一封书面申请,这封名为《一位甘肃高分考生的请求》的“申请”随后被多方转载,清华大学也很快答复,回信《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也迅速红遍网络,感动了诸多网友。
“我并没有想到会受到这么多的关注,实际我就是想写一封书面申请,我是一个过惯了平静生活的人,一下子被这样关注,真的有点儿不适应。”魏祥告诉北青报记者,“但是内心还是充满了感谢和感动的,而且未来,我不需要再为住处担心了。”
母亲为送他上学 40岁走进驾校
“那个娃娃我们经常见,每天晚上10点下了晚自习,她妈妈都会过来接他,3年了,真的是不容易。”马师傅在定西市第一中学门前经营着一家杂货店,他29日上午对北青报记者说。
对夏瑞云来说,她原本是有着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1998年,在定西一家医院做骨科护士的她生下了魏祥,工作稳定,家庭幸福,一家都沉浸在安稳的幸福之中。但是6个月后,魏祥就被诊断出患病,他们多次带着魏祥前往西安、北京等城市求医都不见好转。
“当时和爱人商量了,既然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不能放弃,身体治不好的话,就更应该学知识,多读书,以后才能够自立。”夏瑞云说,“我们之后就送他上幼儿园,每天抱着、背着他上下学,孩子也挺聪明,有时候感觉虽然苦一点,但是也挺幸福。”
2005年,魏祥即将上小学,为了以后照顾他方便,一家人卖掉了曾经住在6层的房子,换了一间位于一层的房子,可是不久后,厄运再次降临,当年9月,魏祥的爸爸被查出患有肝癌,当月便不幸离世。
提起这段经历,夏瑞云依旧忍不住抹眼泪,“当时真的太难了,曾经想过带着魏祥离开这个世界,但是看见魏祥又不忍心,只能咬牙坚持。”
这一坚持就是12年,除了早晚接送,为了照顾魏祥的个人卫生,每天中午夏瑞云也需要到学校接魏祥回家一趟,每天从家或者单位往来学校之间,夏瑞云要走3个往返。
一开始,她用自行车,后来因为单位搬到了更远的地方,她便换成了电动车,两年前,她东拼西凑,买了一辆家用小轿车用来接送魏祥,“我是40多岁去学的驾照,硬着头皮去学的,以前从来没想过会开车,不过为了娃娃,最后总算是把驾照拿到手了。”她说。
魏祥的爸爸去世后,夏瑞云当护士的工资便成了家里的唯一收入,一边工作,还要一边照顾儿子,她最害怕的就是生病,“真的是不敢生病,每次身体不舒服我都会想,娃娃怎么办,所以都尽量咬着牙在坚持。”夏瑞云说。
“她是个特别坚忍的人,在单位,你从她脸上根本看不出来她经历了那么多艰难,她也很少会抱怨什么,都是任劳任怨地工作,但是一下班,就会第一时间往家或者学校赶。”夏瑞云的一名同事告诉北青报记者。
班主任:“不关注”就是最大的关注
夏瑞云这几天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一直说,自己做的事儿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是每一个母亲都会去做的,“我一路走来其实特别感谢魏祥的老师和同学,可能是魏祥命好,这12年的求学过程中,从来没有人欺负过他,也没有人嘲笑他的身体,感觉他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和普通孩子没什么两样。”
魏祥的班主任魏亚军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平日里对魏祥不会表现出刻意的关注,“魏祥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性格也挺好的,他只是身体上有一点特殊,我们同组的老师也曾经讨论过,要如何关心他,但是后来我们认为,让他和普通孩子一样,就是最大的关心,刻意的照顾在他心里并不舒服。”
不过班主任魏亚军和同学们的一些默默的关心,还是被夏瑞云和魏祥记在了心里。
“班级有一次换凳子,把有靠背的凳子换成了没有靠背的长条凳,但是因为魏祥要一直坐着,没有靠背会很累,班主任注意到之后第二天就重新找回来了一把有靠背的座椅,而且是默默地换掉的。”夏瑞云说。
“我们学校现在是真的全程无障碍,这或许有我的原因吧。”魏祥笑着说,“因为我平时很多时候需要坐轮椅,所以一些台阶门槛都增加了轮椅可以通过的通道,之前哪怕路面微微有一点不平整,老师们都会进行修整。同学对我也很好,有时候上实验课需要换教室,他们就会帮我把东西带上,都是很自然的,没有什么刻意。”
魏祥的同班同学给北青报记者提供了一张高一年级时班级团体舞表演结束后的合影照片,作为班级的指挥,魏祥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因为我个子比较矮,所以每次班级合影我都是站在第一排的中间,参加活动老师也会想尽办法让我参与其中,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很感动,就是班级的集体活动,不会落下一个人。”魏祥说。
带儿子赴京读书 母亲只能辞职
按照原计划,高考结束后魏祥本来是打算和同学聚聚会玩一玩的,但是几天的采访压力让他回到了乡下的爷爷家,谈到未来可能去北京的生活,他说还是有一点儿小担心,但是更多的是憧憬和希望,觉得自己和妈妈一定可以应付过来。
夏瑞云在当地的医院做护士已经有20多年了,如果带着魏祥去北京上学,那她就只能选择辞掉工作,“说实话挺担心的,对工作肯定是舍不得,而且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定西去外地长久地生活过,一下子要去大城市生活,还是有一点儿担心能不能适应,可是魏祥如果考上了,他身边又离不开人,我肯定要一起去的。”
媒体报道了魏祥的事情后,有数百人都通过各种方式联系过他们母子,表示希望提供帮助,但是都被夏瑞云谢绝了,她说,学校能够答应提供一间特殊的宿舍就已经很满足了,“我不觉得我们有什么特殊的,以前那么多苦难都挺过来了,现在的问题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好心人的心意我是真的非常感谢。”
魏祥特别喜欢和妈妈聊天,他曾经对夏瑞云说,自己未来的梦想是“回馈社会”,但是夏瑞云总觉得这话“有点儿大”,“不过现在想想他说的其实挺对的,这么多人关注他,他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夏瑞云说。
“几年前我去北京看病的时候曾经去过一次清华大学,但是因为身体不太方便,就只能在学校外围转了转,以后可能就是我的"主场"了,会好好珍惜在那里上学的机会。”魏祥说。
文/本报记者 付垚